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长城研究】持续的北京长城环境影响监测收获:昌平区上关城、居庸关、南口城

【长城研究】持续的北京长城环境影响监测收获:昌平区上关城、居庸关、南口城

发布时间:2025-01-13
作者:刘飞

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与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始终面临着以自然因素为主,包括人为活动双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始终对各类影响的数据缺乏准确的了解和多因子的分析评估。

得益于航空航天遥感、无人机摄影测量、北斗导航定位等空天地一体化感知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深化,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引导的多途径数字化监测及分析方法,为了解长城受环境影响产生病害的原因以及预防性保护工作迎来了创新性的转机。借助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对长城现状的了解,以及实时性与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为长城的预防性保护注入强劲动力。


近5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联合学校城市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成立研究团队,利用北斗卫星定位、InSAR干涉测量及加速度计振动监测等多种技术,建立了多模态耦合的形变监测体系,在怀柔区河防口、亓连口、二道关段长城进行了持续3年的技术实践之后,近2年继续对昌平区上关城、居庸关、南口城段长城环境影响的形变进行了监测,在之前工作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

01

多模态耦合的长城环境振动监测技术研究

    面向长城大范围形变监测,采用InSAR干涉测量技术分析所在区域的SAR影像,获取区域性的大面积形变情况;针对重点形变区域,基于“GNSS+加速度计”振动形变监测技术实现低频、高精度的长城振动形变监测,即通过在长城关键点位安装加速度计,实时监测长城的微小振动;同时,利用GNSS接收机精确定位长城关键点的位置变化,及时捕捉形变趋势。另外,结合车辆交通视频、温度、风速、降雨等多模态数据进行长城环境影响因子融合分析,动态反演影响因子与长城环境振动的关系,研究振动灾害预警预报阈值。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监测到的长城振动变形信息进行分析与展示,建立预警预报机制,为长城的保护提供风险预警。

1736749237150061482.png

图1 总体技术路线


    基于上述技术,在昌平区长城一线构建了1个基准点+3个监测点。监测点集成了北斗定位模块、加速度计、小型气象站、5G通讯模块、视频监测系统,实现了多模态的融合监测。

1736749903434030259.png


图2 监测设备安装情况


02


长城环境振动灾害监测影响因子研究
通过在上关城、居庸关和南口城三个关口处布设长城振动监测终端装备、车辆视频监测系统,开展了长城环境振动灾害影响因子研究,结合2023年至2024年期间采集数据的汇总及采集数据的综合分析,分析了长城振动灾害影响因子,明确了各影响因子的影响机理,动态反映了影响因子与长城振动形变的关系,为长城预防性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736749797565047747.png

图3 长城环境振动灾害影响因子


03

长城环境振动灾害监测数据分析

团队通过对昌平区长城上关城、居庸关、南口城段区域进行D-InSAR处理,获取了该区域内发生显著形变的范围,且形变区域分布与长城范围重合,说明长城沿线区域的发生形变的概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结合监测站摄像头获取的车流量数据,发现部分形变区域位于道路两侧且该区域也是长城所在区域,印证了道路的穿越与车辆的通行会影响长城的形变情况。


1736750036299053086.png


图4 居庸关长城周边地区InSAR形变图

      

    为探究温度、降雨、风力三种因素对长城形变影响的关联性,综合分析了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的加速度数据、温度、降雨、风力数据。 

1736752031928081200.png

图5 温度对长城形变的影响

1736752274163002000.png

图6 降雨对长城形变的影响

1736752370246083367.png

图7 风力对长城形变的影响


04


长城环境振动灾害监测分析总结建议
通过对长城2023年7月至2024年8月期间的形变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几项重要结论:
(1)温度是影响长城形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与长城形变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系,即温度升高导致长城累积形变量增大,反之则减小;
(2)风力同样对长城形变产生显著影响,风速增大与长城形变的加速度改变呈正相关,表明强风等极端天气条件对长城的稳定性构成威胁,但受限于数据,未能全面分析具体时间和风向,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验证与细化;
(3)降雨对长城形变的影响在本阶段数据分析中并未显现,这可能与数据的时间分辨率或降雨事件的随机性有关,未来研究需考虑更精细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4)在监测实践中,发现部分监测站点的累积位移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所在长城段的稳固性较差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坍塌,建议增加对这些监测站点的巡视频次,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损毁垮塌风险,必要时进行砖石结构检测和安全评估,确保对长城的及时维护;
(5)针对风力对长城稳定性的影响,提议加大监测面,对长城沿线进行风力影响的风险等级分区,加强强风后中高风险区域的损伤排查,做好风灾期间重点部位的日常巡查,以及风灾后的维护工作。


基于“北斗+加速度计”与InSAR技术开展道路穿越长城造成的振动灾害监测示范,在北京市是第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相关经验可在全市推广。

  




文章来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