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开放利用】保护儒家文化遗产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泉州府文庙整体保护与深度阐释
【开放利用】保护儒家文化遗产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泉州府文庙整体保护与深度阐释
编者语
图1 泉州府文庙主体文物建筑群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曾经是一座中国传统城市中重要的祭祀活动场所,至今在很多城市仍保留有文庙建筑群。如何发挥文庙建筑群在当代城市中的作用?不妨看看泉州府文庙的案例。
泉府文庙价值阐
泉州府文庙价值阐述
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重建。历代屡经修缮,规制逐步完整,规模不断扩大。现存格局主要形成于宋代,包括孔庙、府学、祠堂三部分,是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泉州府文庙建筑群贯穿于并列的南北中轴线上,建筑数量众多、体制宏伟、主从有序。以大成殿为核心的庙、学两组建筑群,以及多座祠堂建筑,见证了泉州千百年来文人学子尊崇儒学、人才辈出的历史,成为“海滨邹鲁”泉州的象征,反映了宋元海外贸易带给泉州的繁荣。泉州府文庙不仅全国是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图2 泉州府文庙总平面图(管理处提供)
02全方位保护的历程
建国初期,泉州府文庙曾作为小学、图书馆等功能使用。1961年即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2年地方即成立了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2005年即启动《泉州府文庙保护规划》,数易其稿后获批,于2013年正式颁布实施。保护规划确定了将文庙建筑和周边相关环境作为整体进行保护的目标,为后续保护管理与合理有序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法律保障。
管理处负责按照保护规划组织开展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申遗环境整治工程、展览展示工程、安技防系统工程等各类工程。近10年来开展的5次保护修缮工程涵盖大成殿、东西两庑、东厢房、大成门、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明伦堂露庭、东书斋、泮宫等文物建筑。其中大成殿修缮工程入选2020年度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名单。
图3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正立面(管理处提供)
修缮工程中,管理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单位通力合作,特别强调了全过程监督管理、安全、质量等细节的把控。以本土及本建筑传统工艺做法为蓝本、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构件、排除各类病害和安全隐患等措施,有效保留了文物建筑真实的历史面貌和完整的历史信息。
其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助力传统修缮的方法值得称赞。在大成殿彩绘保护中,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提取了彩绘的相关信息,采用端元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后,厘清了文庙彩绘经过多次修复以及年代的变化,同一颜色同一图案的颜料并不单一,而是由多种颜料复合而成。在科学数据支撑下,遵循消除病因为主和最小介入原则、可逆性和可再处理性原则、和谐性和兼容性原则实施了彩绘保护。泉州府文庙的日常保护维护工程同样受到高度重视,通过管理责任和管理制度的层层细化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正在编制中的《泉州府文庙修缮工程报告》将全面展示泉州府文庙保护修缮工程的理念与技术方法。
图4 泉州府文庙大成殿室内彩画修缮后(管理处提供)
2017年,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中国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启动,泉州府文庙的各项工作更是得到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同年,结合文庙环境和历史城市风貌提升要求,拆除了文庙西侧4栋风貌不协调建筑,场地进行了覆绿。文庙北侧沿打锡街的3栋商住楼进行了降层处理。原来居民设置的凸窗统一改造成平窗台。百源路、府学路沿街建筑进行了立面整治。由此文庙建筑群历史景观视廊、历史环境风貌得以恢复。穿过大成门,站在泮桥上,大成殿及东西庑房前后恢复了古树蓝天的历史图景,大成殿恢弘气势、文庙幽静古朴的历史氛围得以呈现。泉州府文庙恢复了其在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及城市文化复兴中的重要地标地位。
图5 泉州府文庙清代平面图(管理处提供)
图6 泉州府文庙全景鸟瞰图
03融入城市文化空间
近年来,泉州府文庙积极探索文庙建筑群保护利用方式,突出儒家文化遗产的展示、阐释、体验,以国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为载体,广泛开展祭孔、教育和节庆等各类文化活动,举办斯文圣境历史文化展、泉州教育史话展、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等专题展览。文庙大成殿东庑房内“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展示了泉州历史地理、海丝“刺桐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模式改革开放历史等城市文脉的内容。
图7 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
图9 原泮宫门楼屋顶保护展示
除大成殿和明伦堂外,泉州府文庙的四座专祠也全部以原貌对外开放。其中蔡清祠开辟为《泉州文库》整理编纂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利用其收藏、出版的古籍文献常年举办儒家典籍展。庄际昌状元祠结合泉州市“百姓书房-15分钟阅读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立“百姓书房”,提供的传统文化阅读空间,在上百家百姓书房中十分耀眼。崇圣祠适时举办小型的文物、艺术临时展览。近期正在举办《泉州历代儒学碑刻拓片展》。李文节祠设为“泉州府文庙南音乐府”,坚持举办非遗活动,常年开展南音等传统戏曲展与培训交流。四座专祠的开放使用,与文庙整体建筑的规制、功能、文化氛围相呼应,充分发挥了文庙作为儒学遗产的社会服务和公众教育功能,对泉州地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图10 纪念建党百年展览(正音书院)
图11 百姓书屋(庄际昌状元祠)
泉州府文庙在本地的各大、中、小学校中也很有名气!各种节假日的经典诵读、礼仪培训、文物讲解、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许多地方学子。周末,可以在玉振门内倾听少年们朗朗的读书声;在蔡清祠旁正音书院欣赏悠扬的古琴之音;在明伦堂内聆听经典国学知识,泉州府文庙延续着文化传播和育人功能,同时也以适合当代潮流的创意文化活动激活了古老的祠庙空间。
04深度阐释保护历程
在大成殿西庑房内的“斯文圣境”展览和明伦堂内的“泉州教育史话”展览中,充分解读了泉州府文庙建筑的建制规律和建构特征的研究成果,通过图示解读、建筑群模型、建筑构件等多元的展陈手段,深入阐释泉州府文庙建筑的价值特征和地方建筑文化意义。展陈的内容还包括泉州府文庙保护历程、文物保护规划公示、环境整治方案、文物保护理念和措施阐述等内容,向公众深入解读了文物保护利用理念和策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好宣传,也是激发当地民众文化认同感的最好方法。
图13 斯文圣境展
坚持展示阐释与学术研究同步推进,使泉州府文庙的展示能够吸引公众的秘诀。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学术论文集、开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与高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这些活动在为文庙价值阐述与展示提供坚实基础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泉州地方文化、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广度。泉州府文庙的展示阐释内容均基于针对泉州府文庙文物建筑、文物保护历程等相关研究成果,坚持推陈出新,形成了价值研究、阐释、宣传相互映衬的良好态势。
图14 泉州府文庙展陈与研究同步(管理处提供)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世代延续的人文精神,凡是在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重要节庆日,泉州府文庙都会举办主题性、特色性、参与性的活动,包括每学年的启蒙礼、开笔礼、毕业礼、成年礼等。在泉州府文庙住地群众可以有选择的参加全年不间断的各类文化活动。祭孔活动品牌化、品牌活动公益化、文化活动常态化,泉州府文庙成为地方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舞台。
05结语
泉州府文庙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其是中国孔庙中宋代风格的罕见遗构,亦不在于其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和规制最为完备的文庙建筑群,更为突出的普遍价值在于她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备受重视的缩影,也是东南亚及东亚儒学文化传播的中心,甚至覆盖了宋元时期刺桐侨民子弟的儒学教育。泉州府文庙是东学西渐的重要门户,承载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程,具有独特的“庙学祠合一”的特质。
福建省和泉州市积极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坚持泉州府文庙保护和利用的整体性,注重文化遗产与城市公共空间二者的和谐与互动关系,为泉州城市文化传承和赋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不断加强队伍专业性,坚持以研究为基础的保护与利用,同时联合各方智库力量持续探索文物深度阐释与展示的多样性方法,充分体现文物管理者的责任担当。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既是泉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泉州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开端。
感谢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对本次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所提供的图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