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田野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调研(五)——草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金界壕

【田野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调研(五)——草原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金界壕

发布时间:2022-01-04
作者:国家文物局

1641286682900.png

图1 金界壕遗址-乌拉苏太段


凉秋十月,我们一行五人驱车由西向东从包头至巴彦淖尔,最后到达赤峰的克什克腾旗。沿途风景如画,草原仿佛褪了颜色,别有一番辽阔沧桑之美,山间溪流,草甸林间,到处都是膘肥体壮的牛羊,给萧瑟的草原增添了浓浓的生机。

1641286729968.png

图2 克什克腾旗草原秋景


来到克旗我们的第一站便是调查坐落在广袤草原上的金界壕。沿界壕漫步,几百年前历史仿佛近在眼前:十二世纪初,女真族灭辽,统治中原北部及东北地区,建立金朝,统治者为防止以蒙古为首的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和骚扰,从公元1123年开始修建防御工程,至1198年前后最终成形,历时七十余年,规模宏大。虽如此,金朝终也没能逃过历史的轮回,被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落所灭,金界壕从此成为遗迹。
金界壕在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阅资料得知,国家文物局长城资源认定中我国境内金界壕的总长度3989.25千米,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四省。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范围3326.97千米,占比83%。内蒙古自治区各朝代长城墙体总长度7259.72千米,其中金界壕占比45.8%,足可见内蒙古自治区内金界壕的重要性。

1641286765705.png

图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金代女真族在与以蒙古为首游牧部族的反复交战中,为守御领土修建了多条界壕。至今的界壕遗存可以被分为岭北线、岭南线主线、岭南线东支线、岭南线西支线、岭南线南支线、漠南线。我们此次调研的是位于岭南线主线的乌拉苏太段金界壕。

1641286800465.png

图4 金界壕分布示意图(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认定绘制


《金史》中对金界壕这项防御工程的记载有界壕、壕堑、濠堑、壕垒、垣垒、垒堑、壕障、濠墙、界墙等10余种称谓。《长城百科全书》金界壕词条中说明其俗称为“成吉思汗边墙”。

金界壕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秦汉长城和明长城,由砖石砌筑于山脊沟壑之上,据险而守,而是修筑于平缓的草原、山麓的缓坡,呈现为墙与壕形态。其主要目的是防御战马冲越,增加敌军进攻的难度和延缓其进军的速度,防御作用相比其他朝代高大的墙体弱化了许多。金界壕主要由主墙、内壕、副墙、外壕组成。由于界壕墙体坍塌严重,现今多为1米余高的土陇,有一些地段更低,或已消失难以识别。从现场可以看到主墙每100-150米突出于墙体的马面。这些马面有利于从侧面对企图登墙的入侵者实施阻击。可以看到依据战略区位的重要性,马面分布密集度有所变化。

王国维在《金界壕考》中提到:“界壕者,掘地为沟堑,以限戎马之足;边堡者,于要害处筑城堡以居戍人。二者于防边各有短长”,可知界壕外,沿界壕一线每隔一定距离设有小型边堡,为驻兵使用。界壕与边堡联合御敌,具有功能互补的特点。

1641286850550.png

图5 俯瞰金界壕遗址-乌拉苏太段


本次调查的乌拉苏太段金界壕是金界壕最有代表性的段落,除墙与壕之外,还保留有完好的关隘遗址——乌拉苏太关城。关城约50米见方,城墙残高2至3米,有南北两个城门,北门开在界墙上,北侧设一直径约40米的半圆瓮城,瓮城门稍偏东。

1641286879592.png

图6 乌拉苏太关城


调查之后查阅关于金界壕研究的论文,可以了解到10多年之前,对于金界壕是否属于长城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金界壕不属于长城的范畴。李鸿宾教授从军事防御、延续线状(不封闭)、不同设施组成(墙、壕、堡)、土石材料建造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金界壕与长城在功能、形态、体系、营建方面的同一性,支持金界壕属于长城的范畴。

金界壕的布局特点是双墙双壕。所用材料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的思想,建造方法则可以简单描述为挖壕筑墙。其土墙可分为堆筑或版筑。考古发现的墙宽在5-15米不等,主副墙之间宽约20米,壕宽2-8米不等。

在历经800余年风风雨雨后,金界壕已不复当年模样,自然侵蚀变矮的墙体、马面,以及壕沟已经融为草原的一部分。但清晰可见的轮廓及消失在远方的墙壕线条与广袤草原共同构成的风景线却独具魅力,构成了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大奇观,期待着更多的人去了解、探索、研究。

image.png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