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看看世界】在世界遗产地建设长距离步道: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经验分享

【看看世界】在世界遗产地建设长距离步道: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4-12-20
作者:国家文物局

北京长城沿线各类城堡、景观地、纪念地、展示馆、村落、景区资源,多独立开放、运营,相互之间在空间可达性、故事线索等方面均需要建立关联,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关联、文化关联、故事场景关联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建设即是一种空间关联方式。我们刚刚起步,可以看看国际上世界遗产地各类风景道、步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或许能有一些启示。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在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地建设国家步道这一漫长而审慎的过程始末。文章着重阐述如何在路线的选择上征询公众意见,以及如何确保在扩大对公众的开放程度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因客流量增长而对脆弱的考古遗迹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从而达到适度和可持续的平衡。此外本文还强调了在步道的持续维护中,监测以及充足资源保障的重要性。



关键字:国家步道 世界遗产地 公众开放 保护 意见征询 保养维护


引  言


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以下简称“步道”),全长135千米,东起沃森德,西至波尼斯-索尔维。沿之而行,公众几乎得以参观哈德良长城全线。自2003年开放以来,公众对步道沿线地带及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地的认知、欣赏和愉悦体验与日俱增,实现了建设步道的初衷,可谓大获成功。帕吉特·拉扎里与麦克·考林斯曾在之前介绍了国家步道的管理。然而,作为一个能够体现访客压力和可持续保护这二者之间冲突的经典案例,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步道建设的艰辛历程。其中有些工作进展顺利,亦有些许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中国长城、甚至是其他地区希望提供多元化游览方案的同行们,希望本文可以有所帮助,说明如何让游客能够通过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参观和感受世界遗产地。

英格兰并非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从南到北仅约800千米长。然而,这里却有着分布密集的短距离公共步行道路网,总长超过146000千米。其中多数步行道已为当地居民使用达几百年之久。当一条步行道被地方政府公路管理机构登记绘制进入公众路权的“确认地图”之后,任何人都享有在该步行道上步行的法定通行权,即便路线穿行的土地为私人所有——这种情况十分常见。(步行道上不允许其他交通方式通行,包括骑车或骑马。)


在20世纪早期,民众想要漫步于乡间田野的诉求与扩大公共开放区域的呼声日渐增长。由此,国家公园于1949年应运而生,向公众开放。乡间漫步已然成为一项严肃而普及的事业。同时,二战以后,很多徒步爱好者希望有更长的徒步路线可供选择,类似建于1900年的德国黑森林步道,建于1917年的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长径步道和建于1937年、总长达3379千米的阿巴拉契亚小径。奔宁步道是英国境内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沿英格兰高地的山脊绵延,总长412千米。沿途有14千米伴哈德良长城中部区段而行,从格林黑德起直到豪塞斯特兹。该步道于1951年获得批准并得以修建,但直到1965年才向公众开放。随后,其他国家步道也相继建成。



哈德良长城步道建设方案 



20世纪70至80年代,在哈德良长城被列为世界遗产地之前,长城沿线只有少数几处经过部分发掘和展示开放的点段,分别在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国家信托和文多兰达信托管理之下。除专家学者之外,很少提倡公众去探索这些开放点段之外更广大的哈德良沿线区域。但是这样的状况很快便有所改变。能够沿着一条连续公共步道横跨英格兰东西海岸之间,其设想颇具吸引力。于是,第一个正式提案于1976年应运而生(达廷顿公共娱乐设施研究信托,DART1976)提出建设一条将上述设想与哈德良长城的浓厚历史氛围相结合的路线。DART报告促成了哈德良长城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该委员会在其报告(1984年)中赞成步道建设的建议,并将其作为以长城走廊为代表的“遗产地区”管理战略中的内容之一。


实践证明,沿着哈德良长城规划一条长距离步道的过程既漫长又复杂。直到1990年,步道的“优选方案”才初步敲定,可供向公众征询意见(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0)。征求意见涉及的问题有:


· 步道的特色,和期望吸引的游客类型;
· 步道应该与长城保持多远距离而建,以及是否应与关联道路建起一个正式路网;
· 步道可能给当地企业和当地社区带来哪怕微小但意义重大的商业机遇,如何实现;
· 如何对步道和范围更广的长城走廊进行管理;
· 征询文件中简要概述了“优选路线”的优点和缺点,并标示在18幅1:25000的地图上。
细致入微的意见征询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得到法律承认之后,将很难进行改动或关闭步道。与此同时,没有谁能够比当地居民更了解当地的情况,他们经常能够提出十分有建设性而实用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特别关注四个方面的因素:
· 沿线的农民、土地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 可能受到影响的考古遗迹的价值和风险程度;
· 尽可能多地将现存的公共步道整合进来;


· 提供安全而愉悦的步行体验的需求。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最后一个因素,在选线时,由于繁忙的纽卡斯尔市区中几乎看不到什么遗迹,便将此区域内几英里的步道设在泰恩河北岸沿线或较近的距离,而远离长城墙体,这使得一些考古爱好者颇为不满。)


在第一轮意见征询后,分析表明“许多土地所有者和农民非常慷慨,愿意提供穿行其土地的路权”,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土地所有者和占用者尚未同意提供通行权。”当时,负责步道建设的政府机构英格兰乡村署考虑到项目涉及世界遗产地(1987年列人),同时一些考古学家担心新的步道可能对长城脆弱的考古遗迹带来影响。综合上述所有因素,随即启动了两个重要项目。第一个项目是开展详细的基准情况调查,对提议的路线沿线进行现状记录,并梳理出达到步道开放条件所必须完成的工作。第二个项目是考古影响研究,仔细勘察路线涉及的每个区段,评估大量踩踏对脆弱的考古遗迹(尤其是土遗址)造成的影响。在1988至1990年间,英格兰皇家历史古迹委员会重新修订了国家测绘局关于哈德良长城全线的基准考古测绘图(1:2500)(图1),考古遗迹的数据库也得到了更新。根据基准调查和影响研究结果,对步道路线进行了局部调整,并将最新资料成果汇总出版。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开展了一轮更为正式的公众意见征询(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2)。



66.jpg


图1 详细标注的测绘图节选(比例尺1∶25000),英格兰皇家历史古迹委员会确定国家步道路线之前绘制。每一个标号的区段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文字描述。该部分属于区段50,总长约600米,位于博德瓦德罗马要塞的西部,包括(从上至下):隆起的土堆和石墙的北部壕沟(位于一条现代道路的下方);草被长城;南部壕沟的壕和两侧的土堆(英格兰遗产委员会)

之后,在1993年向政府提交的最终方案中,步道建设得到大力支持(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3)。尽管许多农民还在担心随之而来的垃圾、破坏和狗对他们的土地造成影响、但步道带来的经济和健康价值得到认可。通过基准情况调查和考古影响研究,已罗列出减小各种破坏所应当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步骤,并为成本测算提供了基础。步道的路线再次得到了更细致周密的调整,主要考虑的避让脆弱的土遗址,尤其是长城墙体北侧的壕沟和南部壕沟(中间为壕,两侧为堤,在狭长的边疆地带南侧形成的第二道防御屏障)。步道会不可避免地沿着或紧贴这些线性遗迹而建,或者从一侧穿越至另一侧。因此有必要对步道路线进行细微调整,尽量减少过度踩踏的风险。例如,位于下坡地区里堡21附近的步道就被移至南部壕沟的北侧以外,而非沿着壕沟底部铺设。在博得瓦德罗马要塞以西,调整后的步道(图2)绕开了草被长城的土遗址(即该地区长城的最早期形态,后来被在别处另修筑的石砌长城取代,但遗址得到保留)。介于豪塞斯特兹和斯第尔里格的长城中部区段也进行了重大调整。原来游客来到这里已经习惯登上“克莱顿长城”顶部行走。该段护墙的外部在19世纪曾经由当时的土地所有者约翰·克莱顿重新修整过。现在,国家信托试图劝阻游客踏上城墙,因此将步道铺设于城墙旁边,而非在城墙之上,只保留很短一段可供游客登上城墙。该举措不仅控制了旅游带来的影响,还倡导了对考古遗迹的重新尊重。
1643178799236.jpg


图2 国家步道的路线由原来的紧贴草被长城(栅栏右侧的平坦地带)移至位于栅栏左侧耕翻过且不易受影响的土堆上(©汉佛瑞·维尔法)


实施、问题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需要新建的步道总长仅约50千米。另有70千米长的部分可以直接利用现存的公共步道。沿步道全线都要安置(经统一设计的)新路标(图3)。在新建区段,需要配套修建门和台阶。而其他地方只需翻新即可。还要修筑一座横跨艾辛河、连接维罗福德和博得瓦德的人行桥,并修筑必要的道口使步道能够安全跨过铁路线。除此之外,几乎不需要修建额外的基础设施。据(准确)预测,每年有约两万人会走完哈德良长城的全段,而人数十倍于此的徒步爱好者只会选择较短的区段。奇怪的是,从未有人提议要修建公厕,而由沿途的酒吧、教堂和教区去解决。
步道建设成本估算约150万英镑(相当于2019年的300万英镑)。之后的保养维护成本则由各地负责高速公路管理的地方政府机构(郡)分担。需要对步道状况进行定期摄影监测,以便制定工作计划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使得草皮路面得以保持最好状态,包括刨土剪草,补种磨损的草皮等。这些周期性的基本维护成本最初预计每年在10万英镑左右,但实际上在2004至2005年间花费了22万英镑,平均每英里的维护成本几乎为其他各国家步道的两倍。


1643178847565.jpg


图3 设置的新路牌,为步行者提供方向。左侧的橡树果实图标表示这是国家步道(©汉佛瑞·维尔法)


 


新一条国家步道最终于2003年3月正式开放。可没过多久,问题便随之而来。不到两年,泰晤士报就公开报道了对步道状况的担忧。1996年,首次对步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摄影监测。2003年4月至2004年11月期间,监测范围则扩大至步道全线共116个点,每年一次,共计两次。随后由当时负责历史环境的国家机构英格兰遗产信托对采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可能会加速恶化,需要采取主动干预。在征询了英格兰乡村署的意见后,英格兰遗产信托对公开报道进行了回应(奥斯汀,杨2005),列举了步道项目的巨大优势,也指出了其明显的不足,特别强调平衡两者关系的困难:一方面必须扩大公众开放、改善旅客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对遗迹的可持续保护步道的绝大部分已经需要进行修缮。尽管受损的部分都是可逆的,也并没有造成考古遗迹的破坏,但该回应文件也承认“危险信号确实存在。”


随后采取的措施包括: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更为积极﹔在保护范围内采用通用许可的审批制度;2004年任命了一名全职工作人员负责步道维护工作,2006年又增加一名。当时已经有志愿者队伍,他们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由工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之后又对步道状况开展了一次独立评估(福勒2005),确保建议的改进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绝大多数彼时已经实施)。报告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很多问题实际上并非因人类的足迹,而是由家畜和野生动物导致的。但是,步道维护体系的完善和步行者《行为准则》的颁布(其中一条建议游客不要前后纵列而行,而尽量并行,以分散踩踏范围,降低磨损)是卓有成效的。草皮管理计划取得的积极成效在前任步道管理官员大卫·麦克格莱德(2014)的报告中有所所总结。


事后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基准情况调查对步道可能造成的损害估计得过于乐观。最初的——包括现在的——设想是步道全线均铺设草皮路面,但在某些区域还是需要铺设硬质路面(石板路),对最初的设想做出调整(图4)。另一个旨在减少步道影响的设想是与建设国家步道连通的路网,引导行人远离长城,去探索其他地貌景观。然而几经尝试,这个想法至今尚未真正实现。绝大多数的徒步者还是坚持沿着国家步道走到底。但也有些设想取得可喜的成效。在提交给内阁大臣的步道方案中,有一项有关步道的重要任务是在长城地带建立通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包括火车、公共汽车、和泰恩赛德市区的地铁系统。其中哈德良长城公交专线AD122通常在每年夏季的四月到九月底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线路大受青睐,尤其是海外游客,尽管因部分关联线路班次取消而受到影响,并且需要补贴。它沿着赫克瑟姆和霍特惠斯尔的火车站之间的长城区段往返,使游客仅依靠公共交通就能够游览长城。此外,很多出租车公司和行李承运公司已经开拓了稳定的业务,接送步行者并运送他们的物品。这项业务在最西端的卡莱尔火车站和波尼斯-索尔维的长城西端之间尤为受欢迎。


1643178908730.jpg


图4 若干铺设硬质路面的部分,此处是位于排水不畅的皮尔谷口(位于区段39)石板路。该方案不在原本最初的规划中,因此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并造成明显的视觉上的突兀感(©汉佛瑞·维尔法)


 


其他商业公司也纷纷从国家步道的成功中受益。步道建设前,该地区的住宿选择十分有限。可如今,这里有许多宾馆、由谷仓改造的青年旅社和露营地供游客选择,住宿标准也得到了提升。乡村商店、茶室和酒吧的生意也越来越好,支撑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

 结 语



尽管每英里的建设和维护成本可能要比其他国家步道昂贵,在世界遗产地建设长距离的步道所能带来的益处还是很大的。它使步行者能够游览之前无法进入的区域,提升对整体历史环境的认识,推进大众教育并提升其幸福感,加强可持续遗迹保护,扩大社区参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哈德良长城的经验表明,步道的成功得益于如下因素:
· 通过数轮公众意见征询,确定最佳路线;对步道沿线的实际状况开展详细调查;
· 必要时开展考古影响研究,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 建立适用于当地植被状况的路面管理制度(只要条件许可,徒步者更偏爱自然路面);
· 定期持续监测步道的状况和考古遗迹影响;
· 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对步道进行全面的管理;
· 开放前修建必要的基础设施:栅栏和围墙、门、桥和路标;
· 配套协调公共交通系统,制定运营策略,提供抵达步道的便利条件;
· 创建能够为步行者提供所有所需信息的网站;
· 对住宿设施进行集中改造和提升;
· 将主步道和周边的步道打通,建立互联的路网,从而缓解主步道的压力;
· 制定步行者行为准则,确保对乡村的影响最小化,例如,不要成一列纵队行走,避免群体性聚集活动;
· 为步道维护提供切实可行的资源保障,包括工作人员、资金、实物支持和志愿者的支持;
· 鼓励作家和出版商提供高质量的旅行指南,以及比例尺适于徒步者使用的精准地图(英国通常为1:25000)。


 


参考文献来源:
1.P·奥斯汀,C·杨.2005.“路在何方”英国考古(2005年7/8月),42-45.
2.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0.哈德良长城步道:从沃森德至波尼斯-索尔维的国家步道方案.非正式征求意见稿(CCP319).切尔滕纳姆.
3.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2.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方案.正式征求意见稿(CCP391).切尔滕纳姆.
4.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93.哈德良长城步道.提交环境内阁大臣稿(CCP409),切尔滕纳姆.
5.DART报告.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1976,达廷顿公共娱乐设施研究信托,哈德良长城保护及访客服务策略(CCP98).切尔滕纳姆.
6.P·福勒.2005.哈德良长城和国家步道:游记,18-2005年7月18日(未出版).
7.哈德良长城咨询委员会.1984.哈德良长城战略.泰恩河畔纽卡斯尔:英格兰乡村管理委员会.
8.P·拉扎里,M·考林斯.2019.哈德良长城的旅游、通道及其后续效应:如何管理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见于于冰,D·布劳夫(编)双墙对话: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及英格兰遗产委员会,北京,272-282.
9.D·麦克格莱德.2014.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及世界遗产地遗产开放管理案例研究,见于P.G·斯通,D·布劳夫(编)哈德良长城世界遗产管理、利用和阐释.纽约:斯普林格,47-61.

本论文中英文发表于《双墙对话 第二届中国长城与哈德良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P288-P299)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 文物出版社出版


image.png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