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圆桌讨论】重塑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关系——基于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

【圆桌讨论】重塑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关系——基于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30
作者:国家文物局

1640844550400.jpg

远观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

长期以来,环境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而城市规划则是一种环境控制机制,对健康起到决定作用(Barton, H., Grant, M., 2006)(图1)。2020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引发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健康话题的集体讨论和反思。特殊时期,如何提高免疫力、重塑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关系等话题关注度极高。


1640844600216.jpg

图1 聚落的生态模型


(作者改绘:Barton, H. and Grant, M. (2006) A health map for the local human habitat.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ealth, 126, http://www.euro.who.int/


image.png

工业化进程中,不卫生的环境条件和过度拥挤的城市地区助长了传染病的传播,使公共卫生和健康环境之间的联系变得越发明显,而实践证明城市环境的变化对于改善工业化国家公共卫生的作用十分显著(Peterson JA, 1983)。自20世纪末开始,城市环境就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着公众健康,这就是慢性病(Potera C., 1997)。虽有充分证据表明,可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适当的营养和减少接触有毒环境来减轻人口中慢性病的负担,但许多城市及郊区环境,并没有很好的设计来促进健康行为或为健康创造条件(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2)。面对这种情况,公共卫生从业者再次发声,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加强资源共享,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共享利用,并应引入公共卫生科学使其成为塑造建成环境的决定性要素,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大公共交通、公共建筑等公共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人们营造更绿色、更安全、更宜居的物质空间,重拾健康生活习惯。

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不断涌现关于营造健康环境的城市实践。其中,一种突破传统景区概念,加强文化资源的旅游效益,积极塑造健康步道、绿色基础设施、野生动物廊道、可食城市景观的创新型公园和自然区的实践项目,为实现城市文化与自然资源共享,塑造更自然、更可持续与更具韧性的公众健康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图2, 3, 4)

1640844734224.jpg

图2 以文化遗产作为公园主题的英国惠特比考古遗址公园(作者拍摄)

1640844769999.jpg

图3 集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多功能的拉维莱特公园(作者拍摄)

1640844803761.jpg


图4 新英格兰地区生态绿色空间布局图

(图片出处:郭建民.中美都市区生态网络规划的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2012(50):74-79.)


哈德良长城通过与周边国家公园、农业景观的资源整合,试图构建一个融汇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文明等于一体的公园体系。《哈德良长城管理规划》规定,保护考古遗址和周围有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促进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农牧业体系的发展(以免现代农耕或畜牧方式改变原有景观),合理规划公众游览路线和游览方式,通过遗产管理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是哈德良长城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Hadrian`s Wall Management Plan,2008-2014),其目的是极力为游客提供一个可游、可观、可品的公园体系(图5)


1640844864177.jpg

图5 世界遗产地哈德良长城遗址、缓冲区及其周边环境

(作者改绘:Hadrian`s Wall Management Plan,2008-2014)


image.png


北京市境内长城遗存丰富,因历史上拱卫都城而布防严密,建造坚固,是中国长城的精华段落。北京长城横贯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以燕山和太行山两大山脉为基底,以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和泃河四大水系为脉络,蜿蜒带状展开,它的独特性不仅仅因为是世界遗产的代表,还特别在于长城对这一地理区域人地关系产生的深刻影响(图6)。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突出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等核心内容,恰与人们希望高质量、内涵化地改善健康环境问题的迫切需求高度契合。


(1)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与建设保护内容的思考

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明确了漫步长城史卷的历史文化景观区;服务首都及国家对外开放的形象展示区;文化、生态、生活共融发展的生态区等建设目标,强调以长城为主线,连接文化资源保护好、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景区开放和村庄服务成熟的集中成片区,带动分散的相关联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文旅优质资源,以“保护线,整合区,做亮点”的实施路径,紧密结合北京长城文化带各项工作,以实现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色历史文化景观的展现和当代中华文化强国精神的传达。


1640844984979.jpg

图6 北京长城资源分布图(作者根据影像图改绘)


(2)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改善健康环境的方法与途径

在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数字再现、环境配套工程等项目的安排中,特别需考虑为城市提供一个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的基础支撑。如结合文旅融合工程的推进与实施,整合长城周边文旅资源、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步道体系及智慧型的公共服务体系等,将文化、产业、研学、田园、旅游、健康、运动、游乐、休闲等各类活动融汇起来,满足北京居民和公众周末及节假日健身锻炼、放松身心、接近大自然的需求。

针对疫情过后北京城市建成环境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同时需考虑充分发挥长城所在区域的自然山水环境优势,一方面将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都市后花园”,突破传统景区的概念范畴,彰显北部山区在北京城市布局中的生态功能地位,通过改造公共活动平台,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生态环境有效利用,将长城文化公园转化为一种共享资源,全面促进公共参与与全民共享,为提升生活品质做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可将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自然疗愈园”,以天然氧吧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以长城遗产为文化故事主线,结合长城周边各类道路设置健康绿道、长城历史文化步道、长城户外运动项目等丰富的户外活动与休闲场所,配以康养民宿、生态休闲、健康林果与饮食等健康特色产业,为不同人群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生活支持环境,倡议每周一次的户外健身活动,引导并满足公众接近自然、快乐健身的需求。第三方面,积极将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智慧生态园”,依托5G时代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升级智慧、舒适、便捷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历史文化解说系统,实现智慧交通、智慧食宿全覆盖,引导绿色健康出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总之,疫情过后,人们对公众健康、提高免疫力的关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这种转变,北京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功能和目标能够有更广阔的拓展,同时融合都市后花园、自然疗愈园、智慧生态园的健康生活理念,倡导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利用,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赋予长城文化公园作为首都城市健康生活支撑环境的多样化功能,为重塑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路径。


*如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参阅《北京规划建设》2020年第四期:“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塑建成环境与公众健康的关系”



           文字:张  曼  (北京建筑大学  建筑遗产研究院)

                     刘昭祎(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图照:张  曼 刘昭祎

           编辑:汤羽扬 傅鑫博


image.png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

我们是一所致力于长城与长城文化保护发展的研究机构
有关于北京长城保护的话题或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

image.png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