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田野调查】一纸降书落,百年河山还——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
【田野调查】一纸降书落,百年河山还——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
图1 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
为编制长城文化带古北口路组团的详细规划,我们对古北口长城及其周边的各类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司马台长城、金山岭长城、蟠龙山长城、铁门关、卧虎山长城、古北口镇城、上营城堡 ……,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北口镇、网红打卡地古北水镇都赫赫有名,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然而,调查中让我们特别想一探究竟的是这里有一处由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共同接受日军投降的受降地!
图2 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鸟瞰
密云区古北口有着“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独特地势,潮河穿两山之间而过,铁门关、姊妹楼等一系列密集的敌台沿山矗立,这里不仅是明代蓟镇长城著名关口,自古便是南北交通重要孔道及军事要关,是长城沿线地势最为险峻、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据资料统计,历史上这里发生的战斗有130余次。
1933年3-5月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打响北京地区抗日第一枪。古北口战役是长城抗战最为惨烈的一仗,以战况最激烈、对战局影响最大而成为长城抗战的主战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由田汉、聂耳创作的《风云儿女》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即现在的国歌,就是受到长城抗战,特别是古北口战役的重要影响,可以说古北口战役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重要源泉。
图3 长城抗战
(引自抗日战争纪念网http://www.krzzjn.com/39/31037.html)
长城抗战,不仅仅是1933年的战役。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可以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长城沿线冀东、平北、平西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古北口以南地势险要的大岭村建立了承(承德)兴(兴隆)密(密云)抗日联合县政府,成为承、兴、密三县抗日指挥中心、东三省抗日军用物资供应地、抗日学生北上东北三省抗日的交通转接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持久的坚持和重要贡献。
现今在古北口可以看到古北口抗战七勇士纪念碑、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潮河关惨案纪念碑、古北口抗日纪念馆等一系列与长城抗战相关的纪念场所,其中也包括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在大岭村还有承兴密抗日联合县政府旧址。
图4 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地分布示意图
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密苏里”号的甲板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还需要完成中国战区对日的受降任务。当时的战况决定了中国战区对日受降是一个长时间、多环节、跨地域的过程,因此有了商议受降内容的芷江受降、具有法律意义的南京签字和具体实现受降任务的分区缴械等三个环节。
中国战区分为了16个受降区接受日军投降。其中北京故宫即华北战区的受降地。1945年10月10日,在故宫太和殿广场举行的日军受降仪式。受降仪式当天,北京城有20万民众涌向故宫太和殿广场,观看了日军受降仪式。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08-1991)以清晰的照片记录了这个时刻。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入古北口。中共冀东十四地委选派承兴密联合县县委书记、八路军承兴密支队政委李守善为代表,到古北口接受日军投降。由于现存的资料较少,密云区党史办通过档案收集和口述史,记录了当年日军受降的一些情况(http://www.bjmy.gov.cn/art/2019/7/25/art_4092_105114.html)。在古北口日军受降仪式之前,李守善书记先接管了墙子路和六道河子两个敌人据点,烧毁了日军的炮楼,并将缴械的枪支交给了地方民兵。之后,先行队伍在古北口与苏联红军取得联系时,伪军先一步与苏军进行了联系。苏联红军听说共产党的军队,提出要证件和毛泽东的照片。当苏联红军看到介绍信和毛泽东的照片时,非常高兴,大家共同讨论了接受日本投降的工作,制定了受降方案。
9月13日下午,在古北口日本兵营的广场上举行了受降仪式,几百名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士兵,以及当地老百姓围在广场四周。县委书记李守善和苏军乌里涅夫上校在受降仪式上讲话,驻古北口的日军最高长官本野少佐向中苏双方代表递交已经签字的投降书和指挥刀,命令在场日军清退子弹,双手举枪过头顶,跪地谢罪。李守善书记和乌里涅夫上校分别在受降书上签字,接受日军投降。
图6 苏联红军在古北口(翻拍自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展览室)
9月19日,苏联红军将古北口正式移交给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日本侵略者在古北口的统治宣告结束。
古北口侵华日军投降地位于古北口镇城与上营城堡之间,在民房包围的一块三角地中,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场地中尚存毛石砌筑的日军兵营建筑基址。据当地人说,当年举行受降仪式的广场紧邻现在西侧,被单位占用着。地方政府将三角地北侧一处传统民居院落开辟为小型的展示馆,对受降仪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这是现北京地区唯一一次由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共同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地,足以见其重要的意义。纪念地距离蟠龙山长城直线距离也就几百米,当年古北口战役的战火硝烟仿佛就在眼前。
图7 受降地东北的蟠龙山长城
调查那天是冬日11月下午4点多,落日与明月共同为蟠龙山长城和连绵的山脉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我们站在受降地东侧山坡上,急急忙忙将无法旋转镜头的无人机放上天,挤在一起看着屏幕,高空看长城的感觉太棒了!
我们会记得明年将给大家一个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古北口抗日故事导览步道。
图8 冬日里,日月同辉下的古北口蟠龙山长城
文字:傅鑫博 李 鹏(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图照:李 鹏 刘昭祎
编辑:汤羽扬 傅鑫博
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