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圆桌讨论】居庸关易攻难守论

【圆桌讨论】居庸关易攻难守论

发布时间:2021-12-17
作者:国家文物局

编者语:

    这篇小文有点意思!学道桥专业和学建筑学专业的人看长城果然不一样,是从“线”“转弯”“方向”“坡度”,还有“迟滞”“捷径”视角来思考的。


说到居庸关的险峻,历来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庸关为天下雄关,还说居庸关易守难攻。其实,这些说法是有条件的。


微信图片_20211217181036.jpg

第一

考察居庸关军事地理形势,必须强调十字交叉的两脉两线

            

首先是两脉,即八达岭长城所在的东西山脉,东边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西边是太行山北端的北京西山。从局部看,八达岭关沟一线为两山之间的沟壑;从大视野看,关沟一线位于北京小平原的北部山系和西部山系的拐角夹缝之中。可以想象,居庸关命名之前,我们的先人从南方来到北京,顺着西山山麓向北一直走到不得已必须转弯向东的地方,或者从东方来到北京,顺着军都山山麓向西一直走到不得已必须转弯向南的地方,不约而同地发现了居然存在这样一条神秘的谷道,从中可以翻越山岭通达西北的延庆、宣化、大同盆地。这是了不得的大发现,这条通道自然成为极为深刻的地理记忆,或者传播开来,或者成为当地土著的神秘知识。因为周边很大的范围是没有这样的通道的,虽然通过也很艰险,但毕竟也是能够通行的,它的名字必然产生也必然很独特。

对此地理形势,“九州风气恃风雷”作者龚自珍有一篇《说居庸关》谈到:“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东西大山远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文中所谓谭守者,反复地疑惑此关可否守备,既是古人所谈,也是龚自珍所传言。其中东西两山相辏、相赴、相蹙,居庸置其间,道尽关沟地理形态。

微信图片_20211217181146.jpg

图1 关沟地貌形势


其次是两线,即八达岭内外的南北两条路线,统称军都陉。南边是关沟,北高南低,从海拔高度600多米的八达岭关城缓缓下到海拔100米左右的南口关城,走出南口就进入北京平原地区了。


八达岭关城不大,有东西两座城门。西门就建在八达岭山脊的分水线上,城门的两侧分属两个不同的水系。八达岭关城西门以外(西侧)的流水属永定河、海河水系;西门以内(东侧)的流水则为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所以关沟之水为温榆河上源,发源于八达岭、居庸关两臂山上的山泉水,逶迤从南口流出,经南口、十三陵、昌平流入温榆河。永定河之妫河多条支流发源于八达岭北麓,流向延庆盆地,向西可达的桑乾河(永定河)河谷地区,接着再向北有几条山间通道可到达广阔的草原沙漠区域。同样也可以想象一下古人走在军都陉这条通道上感觉,从南偏东而北偏西,从北京经昌平走到南口处,都是平原地貌,进入关沟后很长一段也不是起伏陡峻左环右绕的山涧沟壑,却似平直的通道。四十里关沟中特别险峻之处很少。过了居庸关从三堡到八达岭,公路盘旋而上,两侧山势陡峭,据说要转过十八个弯,故名十八盘,但只有到了接近八达岭的天沟才是最为险绝之地,称为天险。此段直线长度约1000米,盘山路不到2000米,一旦过去,豁然开朗,开阔的延庆盆地就像世外桃源般。



微信图片_20211217181243.jpg

图2 自八达岭关城外向南看关沟

有人形容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所以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元郝经《居庸行》说的“居庸关头是羊肠”郦道元《水经注·湿余水》描述的“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都指这段山路,是居庸关最扼要的所在。青龙桥到八达岭这截路,山高路险,而青龙桥至南口这条关沟里,却道平路阔。对此原因还有一个神仙故事加以解释。故事说姚广孝去请五火神在关沟开路,可是请不动。捅到玉皇大帝下令,五火神才施展法术,轰开了军都山,但是到了青龙桥便停下手来。原因是龙火相克,不能再往前轰了。


反过来“自八达岭而北,地势较平缓,行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自怀来至宣府,为西路,一自延庆至四海治,为北路。”有传说八达岭意义为四通八达,即源此说。从延庆经岔道城到八达岭关城西门虽然有点坡度,但可说是如履平地,只要通过八达岭,那就一直向下冲过今天的居庸关和南口,势如破竹可长驱直入直取北京。
可以看出,没有长城、没有关城的居庸关八达岭,对于取守势的南方农耕民族来说,是很难守住的。因为从地形方面,处于下风,又是沟谷狭窄地方,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兵力部署,也难以快速机动部队。对于攻势的北方游牧民族,特别容易啸聚马队直趋关下搦战,如成功攻入关口即可做出雷霆之势冲击四十里关沟。
有人说八达岭关沟狭窄,可拖延骑兵作战速度,迟滞敌人进攻。这是极其错误的认知。要知道八达岭居庸关只要被破关,关沟就根本阻挡不住敌人。你说能够迟滞敌人,其实反而更能够迟滞的是守军的进击,关沟的阻碍性对于南方守军兵力向上输送更加要命。而且关沟两侧没有多少地方可以埋伏军队作多层次的阻击。在没有长城情况下,防守和进攻均可毕其功于一役,就看谁能够守住八达岭、谁能够拿下八达岭。王世翘《居庸关论》:“是岭关山最高者,凭高以拒下,失此不能守,是无关矣……”,此论至确。
关沟古道是太行八陉中,塞外通往中原最为捷径的一条通道。注意“捷径”很关键。对于打仗用兵,可谓风险极大但获利亦极大。正因如此,哪怕有了长城,这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进攻方的首要夺取目标,非不得已不会放弃。对于守方仅依靠长城是靠不住的,还必须投入足够的兵力和敢战血战的勇气,否则不足以吓退敌人。


微信图片_20211217181036.jpg


第二


没有长城的居庸关只险不难,居庸关因长城才成为天下雄关

《水经注·湿余水》说居庸关:“南则绝谷,累石为关垣,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据说这个关垣就在“天险”对面的山谷峡口,是汉居庸关的内关垣所在地。为什么最早的居庸关设在此处?明显的原因这里是最高、最险之处。此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往往为人所忽略,就是在四十里关沟通道全线唯有此一处可以设险、设关,其它地方有的可以设关,但做不到设险。


比较一下北京附近的重要的几处长城关隘,东边的古北口、将军关、喜峰口,西边的紫荆关、倒马关等,均处于重重关山的腹地,山地厚实,要走到这些关口必须战胜沿途各处山梁谷口的道道防线,而且地形起伏高下,难以顺利通行。这些关口如果都没有关城,要不易守难攻,要不难守难攻,还有易守也易功的,如山海关,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形势险固,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但有学者分析到,自渝关以西乃至雄州(今河北雄县)沃野千里,并无保障。所以说北限大山,重冈复岭,燕山之地、紫荆、古北等关只通人马,渝关、居庸可通馈饷。故渝关、居庸所处,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却也是交通较为便利之关口。即使紫荆关,“独论紫荆、倒马之时,紫荆虽负山临河,不足以据一关之枢,西侧白石口极为平漫,堪驰十两,东侧马水口外临广故,内无完城”,且两地相离紫荆甚远,“仓促有警,应援不及。“与之类似,古北口也是依山临河,许亢宗《奉使行程录》:“古北口,只通人马,不可行车。”言其形势险极。但古北口虽关山险固,但口外“沙淤水漫,平夷旷逸,万骑驰骤,纵横无防”“自古北口至京师才七舍(按每舍三十里),其间漫衍,无卫戍瞭望,敌可长驱而南,直薄京师。”。《昌平山水记》说:“唐庄宗取幽州,辽太祖取山南,金之破辽兵,败宋取燕京,皆由古北口,故中居庸、山海而制其扼塞,古北、喜逢二口焉。”古北口、紫荆关离不开长城。


微信图片_20211217181412.jpg

图3 秋日的八达岭长城

而居庸关八达岭呢,更加依靠长城。看着四十里关沟好像很长、很难通行,八达岭又是险峻无比,似乎对军事防御非常有利。但是四十里关沟不是特别难走,致使居庸陉只剩八达岭短短的不到1000米的“雄关”险在一处,使得居庸关的山岭地形实际上很薄、很窄,很容易突破。所谓“层峦叠嶂”用来形容八达岭确实没错,但形容的是两侧长城所在的山岭风景,而不是防御纵深的沟谷,根本就不在关路上,对于军事防御没有意义。

所以,古人也有人看到了这个地理特点,如元代把今居庸关就叫长坡店,坡道总比盘山道好走。仅仅依靠八达岭居庸关的自然地形是不行的,必须修建关城。早在燕国防御山戎,到秦朝、汉代防御匈奴,古居庸关就一直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中之重。没有长城就没有著名的居庸关,而且仅靠一道长城还不足以保障。
居庸关很薄,由此导致内、外两道长城的修建就是必然的,也是不可失去的。这样围绕桑乾河谷,延庆、宣化、大同盆地形成颇具纵深的军事防御区域,在内外边墙之间的河谷地区不仅密布城堡驻军以待御使,还可以通过边防军垦屯养兵力,起到层层设防、缓冲蓄势、以及组织梯队进攻的重要作用。

没有内外长城,延庆不成为重要一区;内外边墙则大大提升了延庆、宣化、大同以至于燕云十六州的地位与作用,成为护卫北京和长城一线的绝好纵深,失去这个纵深,也就失去了居庸关、雁门关等,也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对于北来之敌,尤其对于游牧民族,其实也有很大好处,一旦攻占了桑乾河谷,也是有利于其屯兵、养兵,组织对长城一线的持续进攻。这种当地的粮草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可以年计算。这一点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们早就估计到了,因地理形势修建内、外边长城,形成足够纵深的军备防御体系,才是最终使得居庸关得以稳固的有效措施。


超链接

【圆桌讨论】居庸为燕国北墙论

【创意交流】八达岭长城与关沟古道:为传承历史而收藏

【长城研究】谭纶与八达岭长城

【圆桌讨论】推动延庆区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向纵深发展的思考

【长城研究】九眼楼长城价值认知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