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课题分享】桑乾河谷永定河文化与长城文化潮间带的文化源脉解析(续)
【课题分享】桑乾河谷永定河文化与长城文化潮间带的文化源脉解析(续)
*本文为:北京市延庆区委宣传部委托北京建筑大学研究课题《北京长城文化带民俗文化文献综述研究》(2021年)(报告段落节选)
图1 燕云十六州图(网络)
——燕云十六州知识:即今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北部地区、山西北部地区。失岭北(王维诗中"都护在燕然"的燕然都护府)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燕云"一名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
对于北来之敌,尤其对于游牧民族,其实也有很大好处,一旦攻占了桑乾河谷,一样有利于其屯兵、养兵,组织对长城一线的持续用兵、反复进攻。当地的粮草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可以年计算,这一点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们早就估计到了。因地理形势修建内、外边长城,是居庸关、雁门关等内长城一线得以稳固的有效措施。桑乾河谷因具有屯养军队、养精蓄锐、蓄势待发的军事优势,成为军事要地,谁驻守此地,谁就有稳操胜券的把握。没有桑乾河谷内外多道长城,古居庸关八达岭及四十里关沟不成险关。古居庸关八达岭地理上看似很险,但很薄,四十里关沟虽然很长,但相对平坦。无论对于防守方和进攻方,只要守住关口、或者破击关口,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可谓风险极大但获利亦极大。相对于桑乾河谷,延庆、张家口、雁门关等险关都是局部的,将桑乾河谷长城文化潮间带作为整体,这些险关隘口才有了依据。
看看燕云十六州的分布图可以发现自辽西、经河北北部、北京、山西北部至黄河岸边,这一大片区域是中国东部长城最大的一片文化潮间带,其主体包括桑乾河谷及下游永定河流域,桑乾河谷区域当是中心地带,在这个区域形成了独特的由长城围护的一连串河谷盆地。
北宋叶隆礼在《契丹国志》中讲到:“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这段话足以阐释其自然地理和政治、经济与军事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对中原王朝而言,燕云十六州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与前沿,是一条“战略缓冲带”,除了长城,还有坚固的城池及横贯东西的桑乾河,共同构成了唇亡齿寒、互相支持的军事、生产、生活纽带关系。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意义同样重大,占据燕云十六州,可以改变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同时了解中原,接触中原文明,交流生产、生活方式,积累军事资本。
图2 日落时分山西大同得胜堡
正是因为有了不同民族人群之间的长期进退、互动、共融,成就这个区域成为边贸最活跃的大通道,从汉置榷场(交易市场)、明朝开市、到通往俄罗斯和欧洲的张库大道鼎盛时期,大同、张家口都曾经是全国最发达、对外开放最早的城市之一,延庆更是辽金元三朝的腹地,连接各个都城的枢纽。燕云地区温暖湿润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发展。纵观中国历史,燕云地区一直是中国农业最发达,经济最繁荣,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战略上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的潮起潮落使桑乾河谷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多民族多文化的熔炉。
自春秋战国以来,东胡、山戎、匈奴、乌桓、鲜卑、拓跋、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瓦剌等多个民族曾先后存在或并存于此,相互征战、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加之来自祖国各省市地区的征夫、移民和戍边将士,在此形成了兼容并包的“熔炉”式华夏多民族统一文化。今日桑乾河谷多个盆地均保留有最为密集,且烟火延续最长的城堡即是最好的例证。
各个时代的长城边塞的徒隶、戍军、移民们,包括来自北方各处的少数民族,带来他们各自家乡的方言土语,在此交汇融合,混成带有家乡“本色”且独一无二的边关方言,并形成边关区域的如众多的营、堡、屯等地名文化;东南西北各地的衣食住行风貌在此交汇,与环境和农牧产品相互调适,形成具有边地特色的民俗饮食文化。例如“八八席”不仅是食材的就地取材和花样丰富,也是各地各民族食品菜肴的有机汇合;传承和施展各地夯土、土坯、木构、砖石建筑技艺,结合北方环境和军事防御需求加以改造形成的建筑文化,在延庆就有土边、石边和九眼楼长城的独特存在;大量咏颂边塞景观、抒发守关戍边豪情、反映边塞战斗、生产与生活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民间知识和民风习俗等共十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是“长城文化博物馆”最丰富最有生命力的文化展品。
图3 城堡门楼上讲究的砖雕(助马堡)
两栖性、节律性、分带性
桑乾河谷长城文化潮间带是农耕与游牧文明相互交融最为持久剧烈的地区,一方面展现出冲击、挑战、征战、争夺、斗争、战争的主题;另一方面展现出交流、交互、交融、融合、新生、和平的主题。历史的动力变迁催生出潮汐旋涡,形成一个个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浪花、花朵、涟漪。与水陆潮间带相似,文化潮间带也是具有两栖性、节律性和分带性三个特征。
· 两栖性
不同特质的文化,包括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在文化浪潮的冲击下总会发生碰撞、交流、传播、变异、嫁接、融合和重新组合,有的短期内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湮没、毁灭的风险,更多的既顽强地保留着其本源的特质,又容纳、汲取、接受、拥有它文化的部分特征。文化两栖性的本质需要巨大的包容性,缺乏包容性就会失去活力,能够延续传承下来的不仅生命力和适应性强大、而且一定具有足够的包容性。
在古代,文化的两栖处境往往受到恶劣自然环境和不同民族文化冲突以至于战争的影响。在近现代,往往受到时代观念和文化传播的时间差、地域差影响,特别是时代观念如全球化的影响最为剧烈,而且明显的脱离了山脉、河流、长城等地域界限的自然条件的限制。这种变化已经转变为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问题,不过不完全是不利的,因城乡各自的禀赋不同,存在明显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科技进步的差异,亦能够满足人们的多元化追求。主要的变化是主体不再是以本土居民(土著)为主,所以这种两栖性一定会长期存在下去,甚至可能还需要强化。在此背景下,原来的两栖性是基于一个群体身上的不同文化的交融,基于生存的适应,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混合模式,是一种生活伦理;而今的两栖性是基于单个个体的对不同文化的适应性、欣赏性、享用性,变成了一种生活美学——现代文旅、文创的发展就是以此为依归的。
· 节律性
无论周期性还是偶发性的冲突与交流,从历史周期考察,都受其时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影响,总是发生着有进或有退、主导或被动、毁灭或重生,即潮涨潮落的变迁,呈现为文化在相互适应中求得生存并周期性的出现递进式创新的时代特征。
在古代,这样的变迁几乎都与朝代变更、民族主体统治区域的进退、屯垦戍边和移民文化等紧密相关,其背后则是受到地球气候变化、区域气象灾变和生态环境变迁,以及农牧生产方式、科技进步的演变因素所制约,其变化往往是剧烈的和大规模的。在近现代,节律性与上述两栖性的时代观念变化要素有关,特别是国家经济政策与发展形势如改革开放、农业科技、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等时代因素,具体说是土地、房地产和产业政策的影响,部分变化是平缓的、渐进式的,有些变化则是非常剧烈的。
· 分带性
相对不同文明特质的核心地区,在不同文化的交界地带,尤其防御与进攻的交错地带如长城一线,至少呈现出紧密接触与融合、相互抵触和保守的不同区域,就像长城文化带分为核心区域和辐射区域一样。分带性更多的受到长城两侧自然环境的制约,最鲜明的分带自北而南可为狩猎、畜牧、间或林牧和农牧、旱作、水田、水产养殖等不同的生产方式区别。
依据潮间带中既有独立、又有混合的生存方式,形成一种相互影响和不同融合程度的不同类型的文化滩涂:环境适宜的相当于岩基海岸或岩礁海岸,为潮间带生物最繁茂的区域,就像珊瑚礁、海岛、滨海沿岸生物群落一样。桑乾河谷长城区域的屯堡、营城、城堡等居民的聚落形成了有一定差异的生态文化村落,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河谷各处盆地的村镇,有的汉族传统特色鲜明,有的富有北方少数民族特色,更多的则富有移民来源地的特色。环境差的海岸,如西北戈壁沙漠地区,由于底质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合适的附着基质,生物种类少,不适宜耕种,更加凸显游牧民族特色。
再有类似河口潮间带,在河口、三角洲、海湾、泻湖、港湾的地方,相对来说也就是长城的关口、关城、驿道、驿站等地方,外来因素尤其是贸易影响频繁和巨大。对于海岸带来说特别适宜滩涂和浅海生物的生长,对于文化带来说就是远方的、差异性巨大的文化要素可以直接输送进来,与潮间带文化交融或嫁接,信息发达并传播迅速,呈现高度的文化多样性,例如延庆盆地,就是以八达岭居庸关和通向塞外的几条主要驿道所主导的“河口型”潮间带文化输送为特点。
现代社会,潮间带的分带性在农林牧产业方面,依然受自然环境和农作物成长条件制约,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但作为文化旅游的文化景观,维持和增强这种分带性还是有着强烈的需求,如长城塞北的游牧生活景观与骑马狩猎体验、长城塞内的农耕生活景观与采摘体验,特别是融合塞内外生活方式的军垦因素、不同风味的农宿与农家饭等等。
长城文化带的两栖性、节律性和分带性,是特别值得游客回味、值得地方营建、值得深挖发扬的重要因素。
无论永定河还是桑乾河,无论内长城还是外长城,无论塞内还是塞外,在分布有长城的永定河流域,并延展到永定河下游地区,提出“永定河大河文化区”是理所应当的。在这个大河文化区内以“桑乾河谷长城文化潮间带”最具特色。
历史上桑乾河善徙、善淤、善决,既是坏事也是好事。特别通过治水治河,在河水之力与河流之利两个方面成就了与黄河齐名的中华民族母亲河、北京母亲河的万古英名。这个英名主要的却不是顺流和逆水而来的,而是含括两岸至周边不下一百多千米到数百千米的区域范围,这是一个大舞台,历史的戏剧演出了五千年,这是一个文化潮间带,随着潮来潮去、潮涨潮落,有时如平湖秋波,有时似大浪淘沙,在宽阔的海滩上和浅海地带,仔细寻找总会发现令人惊喜的文化贝壳,藏有一颗颗文明珍珠。
长城就是最悠久最强大的纽带。这条纽带不仅连接着延庆,不仅北京,不仅是万里长城沿线,而是祖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城乡村落。万里长城之所以能够成为连结祖国各地,以至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其最主要的因素离不开长城作为保卫和平的象征、长城民俗文化作为祥和之花的芬芳与娇艳。
如今,两千多年的万里长城即将迎来他的高光时刻,北京2022冬奥会将开启新一届世界和平的盛会,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与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将高度融合。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襟山带河、怀来四海,更加开放、更加团结。相信在长城文化纽带的联合下,在延庆、在张北、在桑乾河谷,从古时的四时捺钵到今天的国泰民安,长城民俗文化将大放异彩,为世界和平做出独特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