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长城资讯>【开放利用】片区整体提升·打造新型公共休闲空间——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保护利用
【开放利用】片区整体提升·打造新型公共休闲空间——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保护利用
编者语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刚刚获得了2021 UNESCO亚太遗产奖(New Design in Heritage Contexts奖项)。
2021年9月中旬我们前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老城调研“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情况,当时正值酷暑,松阳县博物馆宋子军馆长以及实施运营单位松阳思成文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彭海东博士热情地介绍了项目背景、文物保护修缮历程,管理运营经验等。
在现场,我们看到清华大学、华侨大学建筑学专业学生们正在为建筑设计联合竞赛进行调研。街道旁拍照的大学生、文里咖啡厅围坐的设计讨论组、香樟书院嬉戏玩闹的孩子、城隍庙广场乘凉聊天的老人,这些都为这片老城区增加了不少活力。
图2 在香樟书院嬉戏的孩子(课题组摄)
(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松阳思成文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松阳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现代化的城市扩张对松阳老城营造肌理少有破坏,老城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历史街巷纵横交错、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至今还完整保留着城隍庙、文庙、武庙(关圣宫)三座“官庙”,以及大量传统的民居建筑。
松阳三庙在解放前即为松阳县的文教场所、宗教场所和文艺活动场所。解放后,松阳三庙又作为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驻地,是松阳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松阳老城公共活动场所与精神中心,凝聚着深厚感情与集体记忆。如今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的活化利用又为老城重新注入活力,为住地居民带来了文化休闲空间。
图6 城隍庙前休憩的社区居民
(松阳思成文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02
街区化视角,整体保护、提升、利用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松阳县依托丰富的文物及历史建筑、特色民居,始终展现出深厚的农耕文化和历史人文底蕴。松阳三庙作为松阳人一直以来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精神中心,周边保留有明清、民国、解放后、改革开放后等多个历史时期的老建筑,同时还有数十棵古树生长其间,历史信息丰富,历史断面清晰。
为了在保护利用文庙城隍庙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保存周边历史元素,实现文物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的共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县政府与专业团队将文庙、城隍庙及周边历史元素共同纳入到文物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整体格局中,以“街区化”视角,统筹谋划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整体的保护、提升、利用。
图7 松阳文庙城隍庙片区鸟瞰(课题组摄)
政府指导,专业化团队全流程实施
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保护利用项目没有简单地分为修缮、整治提升、利用工程,松阳县政府采取委托专业团队全流程实施的项目总承包,探索专业团队全过程执行项目“策划、设计、投资、建造、运维”模式,使这五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从而使得松阳文庙、城隍庙文物建筑及片区的文化社会属性及多方位价值、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避免出现项目前期定位不明、建造完成度不高甚至造成破坏、内容与文物保护单位身份不符、投资和建造完成后无人运营或者运营水平不高、重要环节缺失等不利情况。
相比较许多文物保护单位在修缮后无人使用、无人运营且在短期内再次衰败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松阳县政府形成的这种由政府顶层把控,专业团队全过程参与,建立适应文物保护单位特点的新型保护利用模式,做到文物保护单位的真正活化、有效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
03
尊重当下,分级谋划
因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场地环境极具复杂性,设计团队首先梳理出片区内所有具有历史及文化价值的遗存,包括文庙、城隍庙、原区委办公楼、粮仓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拆除违建及危房。通过对不同等级的现存建筑进行细致评估,将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遗存都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并且按照各自的保存状态及管控要求,进行分级谋划。
图9 对松阳文庙城隍庙片区内的建筑进行梳理
(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松阳思成文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文物本体因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开放使用功能具有法规的约束和控制。因此主要从其原始功能的拓展方向着手,将文庙作为松阳文博论坛及松阳非遗学院等文化活动空间使用,而城隍庙作为松阳非遗剧场等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使用。
原区委办公楼无文物保护单位身份,考虑其内部是一间间办公室,为了留存历史元素,尊重原结构特点,保留原始的空间分隔方式,转变为精品酒店使用。粮仓是储藏粮食的仓库,内部空间宽敞,则作为美术馆展览以及公共活动的创客艺术空间,充分发挥了原有空间的效能。
新旧并置,空间串联
如何在保留区域内各类历史要素的同时,植入现代开放式廊道系统,使其既能符合时代性,又能体现本真面貌呢?设计团队采用“泥鳅钻豆腐”方法,在片区内重构了一个与传统呼应的公共空间体系,开放给社区市民。同时以一条风雨景观廊道系统串联所有保留的遗存以及梳理出来的公共空间,使社区居民能够方便的“用”,能够遮风挡雨、闲谈小坐以及体验文化。
精品酒店是在利用原区委办公楼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周边建筑、进行串联,从而满足酒店接待区、客房区、会议区和餐厅等酒店综合功能。
保留文庙广场、城隍庙广场空间,拓展香樟树院、重阳树院、老区委杂树院以及水塔树院空间,实现新旧空间并置;融合文庙、城隍庙历史功能,重构地区功能,注入美食文化、物产、非遗文化、茶文化、精品商业、文化体验、乡村创新、交往空间功能,实现新旧功能并置。
04
植入产业商业,实现经济平衡
修缮后的文物建筑利用不能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否则会缺乏持续力。对于约束条件严格的文物建筑,因为使用功能和空间受到限定,在打造展示旧城景观、存续非遗文化的泛博物馆过程中,将其作为文化活动和公共活动空间等非盈利功能使用,而在片区内其他非文物建筑选择性地融入了精品酒店、精品咖啡、书店等商业,将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创产业结合,同时开发衍生文创产品并举办创意集市等。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地保护文物建筑本身,还能通过片区内其他建筑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并反哺到文物建筑本身,从而达到文物建筑的持续保护与持续维护。
植入文化文旅,实现文化传承
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始终是松阳的公共中心,通过为社区提供文化文旅空间,传承和传播松阳文化。
一是将文庙广场、城隍庙广场、青云路、香樟树院和重阳树院等作为公共空间完全开放给社区,社区居民可以利用场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比如太极拳、晨读、晨练以及节庆活动等;二是以公共空间为基础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例如与县委宣传部合作在城隍庙广场举行每周一次的“文里露天影院”,国家级非遗高腔演出和传统非遗木偶剧演出,利用香樟树院为大家提供“大树下的讲堂”,以及与三联书店合作,利用文庙作为城市公共书房等。
05
松阳三庙(文庙、城隍庙)片区保护与更新项目探索了政府决策指导,高水平专业团队全流程实施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模式。立足于片区整体提升,将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前期策划、设计、投资,到中期建造实施,以及后期整体运维环环相扣,避免中间环节脱节。采用“泥鳅钻豆腐”技术手法,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区域内文物建筑与历史信息的同时,植入现代开放式廊道系统,成就新型公共文化休闲空间。文物利用与社区活动紧密结合,形成“文物建筑有限使用,其他建筑造血反哺”策略,融合文旅产业,实现片区经济平衡,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
项目主要参与设计单位:
1.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成都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2.室内设计:成都市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四川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同衡思成吴博
3.室内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浙江大学陈林副教授|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4.视觉设计与策展:中央美院吴勇教授
5.服装设计:中央美院吕越教授
6.照明设计:清华同衡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
参考资料: